12320手足口病防治知识
作者:信息来源:

                       12320手足口病防治知识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5岁以下儿童多发,每年的3~7月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流行季节。近期,随着天气转暖,气温升高,全国各地手足口病病例数均有较大幅度的增加,我省也不例外,自3月以来,全省手足口病周发病数呈持续快速上升趋势,尤其是最近3周来,周报告发病数较前增幅显著,且今年1~ 3月全省手足口病发病数高于20112010年同期水平。手足口病一般来说症状较轻,大部分病例710天就可以痊愈,但有少数患者(特别是3岁以下患儿)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因此,手足口病的预防不容忽视。

                         手足口病基本知识问答

   1、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多发传染病,以婴幼儿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为主,多种肠道病毒都能引起该病,EV71病毒是其中的一种。一般全年均有发生,5-7月为高发期。手足口病一般症状较轻,大多数患者发病时,往往先出现发烧症状,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多由EV71病毒感染引起,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
   2、为什么近期要高度关注手足口病? 
    春季病例开始多发,主要与气候变化(温暖、潮湿、多雨)等因素有关。近期我省卫生部门传染病疫情监测结果显示手足口病例数增加幅度较大,重症病例数增多,严重威胁儿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如得不到及时诊断和救治,有可能丧失生命。
   3、手足口病是由什么病原引起的?
   20多种肠道病毒可引起手足口病。主要有肠道病毒中的柯萨奇病毒A16457  910型,B2513型;埃可病毒和肠道病毒71型(EV71),其中以肠道病毒71型(EV71)及柯萨奇病毒Al6型最为常见。 
   4、什么是肠道病毒EV71感染性疾病? 
    肠道病毒EV71是人肠道病毒中的一种,简称为EV71,人感染了该病毒后能引起手足口病、病毒性咽峡炎,重症患儿可出现为肺水肿、脑炎等,统称为肠道病毒EV71感染疾病,其中手足口病是最常见的一种感染性疾病。 
   5、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谁? 
    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带毒者为主要传染源。 
   6、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以下3种途径传播:一是人群密切接触传播:儿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 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二是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故与生病的患儿近距离接触可造成感染。三是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可发生感染。其中人群密切接触是该病重要的传播方式。在发病的第一周传染性最强。手足口病不会在人和动物或宠物间传播。 
    7、哪些人容易感染手足口病? 
    人群普遍易感,受感后可获得免疫力,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主要5岁以下儿童为主。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病。  由于成人的免疫系统较完善,成人一旦感染一般不发病,也无任何症状。但感染后会传播病毒,因此成人也需要做好防护,避免传染给孩子。
    8、手足口病什么地区和什么时候易发病? 
    手足口病流行无明显的地区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3-7月为高发期,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 
    9、感染手足口病后还会再得病吗? 
    人感染后只获得该型别肠道病毒的免疫力,对其它型别病毒再感染无交叉免疫,即患手足口病后还可能因感染其它型别病毒而再次患手足口病。 
    10、人感染病毒后多长时间发病? 
    从感染到出现症状即潜伏期通常是2-10天,最短12-24小时,一般为25天。发热是手足口病常见的首发症状。
    11、手足口病严重吗?预后如何? 
    绝大部分尤其轻型的手足口病患者一般预后良好,绝大多数情况下7-10天可以自行痊愈,无后遗症, 皮肤上也不会留下疤痕;少数患者得病后会迅速发展为重症或并发脑炎、脑脊髓炎、脑膜炎、肺水肿、循环衰竭,如不及时就诊、抢救治疗会危及生命,甚至死亡。 
    12、手足口病如何诊断? 
    诊断手足口病依据有下列几条:(1)以发热、手、足、口、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为主要表现,可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2)部分病例仅表现为手、足、臀部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3)重症病例可出现神经系统受累、呼吸及循环衰竭等表现,实验室检查可有末梢血白细胞增高、血糖增高及脑脊液改变,脑电图、核磁共振、胸部X线检查可有异常。
    13、家长如何早期发现孩子可能罹患手足口病?

若发现孩子出现低烧、食欲减退或不愿进食、口腔不适(孩子可能喊痛或不时有手指探口动作),需要提高警惕,可光亮处(或手电筒)查看口腔四壁有无红疹/疱疹/破溃等异常情况,同时仔细查看四肢,尤手掌、足底等,观察有无皮疹发生。家长要细查看发热儿童手心、足底和臀部的皮疹情况,持续发热且皮疹隐约可见最为危险,发现后应及时去正规医院就诊。

    14、孩子出现可疑症状怎么办? 
    如果孩子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同时要密切观察。不要去幼儿园和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其他孩子接触玩耍。一旦出现突然发高烧或神志不清、昏睡、肌肉或身体抽动、呼吸困难等,应立即送孩子到医院就诊。一些退热药物如氨基比林有可能使病情恶化,所以千万不要自行购药服用,以免延误病情。 
    15、孩子患病后如何护理? 
    孩子如患病,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遵医嘱。密切观察孩子症状变化,病情加重,及时到医院救治。患病期间,应加强患儿护理,做好口腔卫生,食物以流质及半流质等为宜。加强患儿物品、环境消毒工作。不带孩子到人员拥挤的公共场所玩耍,避免孩子与其他孩子接触。
    16、如何减轻手足口病宝宝的疼痛?
    手足口病的最典型临床表现是:患儿手心、足心以及臀部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斑丘疹,特别是口腔内的疱疹,多分布在舌、颊黏膜、口唇、硬腭、咽、扁桃体等处,破溃后形成口腔溃疡,很疼,严重时会影响患儿进食,孩子哭闹不止。做好患儿口腔护理可以有效缓解疼痛,并促进溃疡面愈合。在饭前饭后用生理盐水给宝宝漱口;对不会漱口的宝宝,可以用棉棒蘸生理盐水轻轻地清洁口腔。对于口腔溃疡症状相对严重的患儿,应根据医生嘱托适度采取药物治疗,例如:给患儿含服华素片,或将华素片研成粉末,用棉签沾上敷于溃疡面,疗效很好。华素片的主要成分“西地碘”能在口腔局部迅速杀灭各种致病微生物,从而有效收敛消肿,改善溃疡面的血液流通,迅速缓解口腔溃疡给患儿带来的疼痛,并促进宝宝受损的口腔黏膜愈合。
    除此之外,此时宜给宝宝吃清淡、温性、可口、易消化、柔软的流质或半流质,切忌食用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
    17、发现或怀疑小区或者孩子幼儿园的其他小孩罹患手足口病,应该如何处理? 
    假如发现或怀疑其他小孩患有手足口病,应该及时告知其家长,劝谕带小孩到医院就诊。避免自家小孩与患儿接触。 
    假如你小孩所在幼托机构内有手足口病患者,应及时告诉幼儿园老师。要留意自家小孩的身体状况,发现不适及时就医和居家隔离。
    18、手足口病可以预防吗? 
    虽然手足口病在全球和我国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时常有散发病例出现,但该病是可防的疾病,只要做到“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勤通风、晒太阳”,即养成个人良好卫生习惯,勤洗手;喝开水,不吃生水;吃烧熟煮透的食品,不吃污染的、生的或不洁食物;做到开窗通风;勤晒太阳,得病后应及时去医院就诊,是完全可以预防手足口病的发生。
    19、如何正确洗手? 
    推荐较合理的五步洗手法:湿、搓、冲、捧、擦。 
   1)湿:在水龙头下把手淋湿,擦上肥皂或洗手液。 
   2)搓:手心、手臂、指缝相对搓揉20秒,①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摩擦;②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交换进行;③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摩擦;④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擦,交换进行;⑤弯曲各手指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搓擦,交换进行;⑥搓洗手腕,交换进行。 
   3)冲:用清水把手冲洗干净。 
   4)捧:用清水将水龙头冲洗干净,再关闭水龙头。
   5)擦:用干净的毛巾/纸巾擦干或烘干机烘干。
    20、家庭如何进行手足口病消毒? 
     一般来说,如果家庭中无人得手足口病,除了注意及时和正确的洗手、做好家庭清洁卫生、经常开窗通风及勤晒衣被外,一般不需要特别用化学消毒剂进行消毒。如果家庭中孩子得了手足口病,除了及时就医、病儿在家休息外,还需对病儿的餐具、用品等进行日常消毒,当病儿痊愈后还应对所有物品进行一次终末消毒。 由于肠道病毒对紫外线及热敏感,对污染物品可首选暴晒及煮沸消毒。也可从超市里选购有卫生许可证的含氯消毒剂,如84消毒液等配制后,采取浸泡或擦拭消毒。 
   1)粪便:可用84消毒液以2:1的比例与其搅拌均匀消毒120分钟。 (2)食、饮具:煮沸或用250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30分钟。 (3)生活用具、玩具等:用500毫克/升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消毒,作用时间30分钟。 (4)患者衣、被单:阳光下暴晒或煮沸20分钟或用500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 (5)盛放排泻物的容器:用500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浸泡120分钟。 (6)饮用水:烧开后饮用。

    重症手足口病,应尽早救治

    手足口病是常见病、多发病,大部分患儿症状轻微,5-10天即可痊愈 ,无后遗症,但少部分病例会发展成重症病例,感染了EV71病毒的低年龄儿童转成重症病例的风险相对较高,部分退热药物如氨基比林的使用,有可能加剧重症病例的病情发展。既往监测结果显示,患儿一旦转成重症病例,则病情进展迅速,如不及时救治,很可能危及生命。
    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13岁,主要表现为持续高热(39以上)、血压升高、精神萎靡、嗜睡或哭闹、呕吐、肢体抖动或肌阵挛,部分重症病例皮疹稀少,不容易诊断为手足口病。极少数重症患者具有快速转为危重的风险,脑干脑炎病例病情继续发展将会出现呼吸、循环衰竭、休克、昏迷,最终瞳孔对光反射消失、呼吸心跳停止;具有四肢冰冷、高热、血压升高等表现的病例,提示为脑干受损所致中枢性循环衰竭;神经源性肺水肿病例病情继续发展,将会出现呼吸困难、口唇发绀、皮肤苍白、湿冷,双肺湿音、粉红色或血性泡沫痰,严重低氧血症,末梢血白细胞明显增高,血糖升高,胸部X线片见一侧或双侧大片浸润影。一旦出现上述两种情况,表示患者病情凶险,病死率甚高,留给医生的抢救时间最短的只有两个小时,须紧急抢救。
    家有手足口病患儿的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病情变化,避免给孩子使用氨基比林类退热药物退烧,一旦孩子出现以下症状之一:(1)持续高热不退;(2)末梢循环不良,皮肤苍白、湿冷;(3)呼吸、心率明显增快;(4)精神差、嗜睡、易惊、烦躁不安、呕吐、抽搐、肢体抖动或无力;(5)高血压或低血压;或实验室检查显示孩子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有高血糖,则应立即送孩子到有条件的大医院抢救治疗,决不能延误时机。

    家长科学防范,孩子远离手足口病

    由于手足口病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且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做好儿童个人卫生是降低本病传染危险的关键。 要有效防范孩子发生手足口病,家长应做到:
    1、饭前便后、外出后大人、小孩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看护人(家长、保姆)接触儿童前,尤其是给儿童喂食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玩具应定期清洗、消毒,并避免幼儿将其放入口中咬弄;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流行期可每天晨起检查孩子皮肤(主要是手心、脚心)和口腔有没有异常,注意孩子体温的变化。

    托幼机构不可不防手足口病

    幼托机构儿童比较集中,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易发生园内手足口病暴发疫情,应加强防范,做到以下几点: 
    1、指定专人或兼职教师负责本单位内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因病缺勤等健康信息的收集、汇总与报告工作。一旦发现有发热、皮疹等不适症状的患儿后,立即通知患儿家长,及时送医院进行诊治,发现园内有多例手足口病病例发生时应立即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农村学校向乡镇卫生院防保组)报告,同时向属地教育行政部门进行报告。 
    2、加强学生晨检、因病缺勤登记工作,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3、注意班级的换气通风,要每日对玩具、用具等进行清洗消毒,减少间接接触传播的机会。对住校学生及幼儿宿舍的被褥、衣服要放在阳光下曝晒。 
    4、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与家长一起教育学生及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重点是饭前便后要洗手;同时建议家长不要让孩子在地上摸爬玩耍,更不要用家长自己嚼过的食物喂食孩子。 
    5、动员家长对患儿进行医院或家庭隔离治疗,直至病愈方可返园。
    6、一旦发现手足口病患儿,立即对患儿所在的班级所有的物品进行彻底的终末性消毒:(1)食、饮具:首选煮沸或流通蒸汽消毒;(2)小毛巾:煮沸或流通蒸汽消毒;(3)生活用具、玩具、桌椅等:用500毫克/升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消毒,作用时间30分钟;(4)书籍:阳光下暴晒;(5)衣、被单:阳光下暴晒或煮沸20分钟或用500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6)便器:0.2%过氧乙酸或用含1000mg/L有效氯消毒剂浸泡,作用时间30分钟,需完全浸没便器,于使用前,用清水冲净残留消毒剂(坐便器用500mg/L有效氯消毒剂擦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