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20知识问答(传染病预防和控制)
作者:信息来源:

1、猩红热怎么预防?

    张小姐为某小学一名班主任,得知他们班有个小孩得了猩红热,担心班上其他同学被传染,电话咨询12320,该怎么预防猩红热?

【专家点评】

    猩红热为A群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点为起病急、发热、咽峡炎、弥漫性皮疹、继而脱皮。其传染源是患者和健康带菌者,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细菌。猩红热的病原为革兰染色阳性Aβ溶血性链球菌,该菌在体外的生活力较强,在痰液、脓液和渗出物中能生存数周,在60℃30分钟、碘酊中15分钟可以灭活。

   猩红热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春季的4-5月、冬季的11-12月多见。发病年龄以3-8岁小儿为主,6个月以内婴儿因从母体获得被动免疫力,故很少发病。由于易感人群较为集中,猩红热疫情多发生在托幼机构和小学。

   猩红热目前尚无疫苗可预防,特异性治疗首选青霉素,一般用药1天后发热消退,皮疹很快消失。治疗需足量使用青霉素10天,也可以选用羟氨苄青霉素、红霉素、洁霉素、氯霉素等。

  根据近年来疫情的周期性特点,2011年猩红热疫情正处于高发年份,报告发病水平较高。预防性措施应以加强儿童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为主,从而减少发病。

  1)及时就医:在高发季节、尤其是周围出现猩红热病人时,家长要密切关注儿童的身体状况,一旦发觉儿童出现发热或皮疹,应及时送往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

  2)治疗和隔离患者:患儿应注意卧床休息,进行住院治疗或居家隔离,不要与其他儿童接触,其他人接触患者时要带口罩,抗生素治疗必须足程足量,足量抗生素治疗24小时后,一般不再具有传染性,可视情况解除隔离。

  3)通风和消毒:患儿居室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每天不少于 3次,每次15分钟。患儿使用的食具应煮沸消毒,用过的手绢等要用开水煮烫。患儿痊愈后,要进行一次彻底消毒,玩具、家具要用肥皂水或来苏水擦洗一遍,不能擦洗的,可在户外暴晒l-2小时。

  4)加强学校卫生:在猩红热流行期间,托幼机构及小学要认真开展晨、午检工作,发现可疑者应请其停课、就医和隔离治疗。患儿接触过的食具要煮沸消毒,用具、桌椅等用来苏水擦拭消毒。保证室内做到充足的通风换气,每日至少3次,每次15分钟,应每日做好教室、文具、玩具和餐具的清洁,一旦发现病例,应对病例接触的物品进行及时消毒。

 

2、夏季肠道传染病防控知识要点?

    夏季来了,张小姐为某小学的食堂管理人员,担心小孩患肠道传染病,电话咨询12320该怎么预防肠道传染病?

【专家点评】

    感染性腹泻是由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常见病,患者每天排便在三次及以上,多为水样便、黏液便、血样便等,严重的还有会继发脱水、休克、溶血性尿毒综合症等,而一般的肠道功能紊乱性腹泻症状较轻,具有自愈性。

    近期在德国等国家和地区发生的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引起的腹泻暴发,部分病人发生溶血性尿毒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并出现几十例死亡,此种细菌比较耐酸,在冰箱的低温环境中仍可以生存数月,在30-42度生长最好,但不耐高温。如果在加工食物中生熟交叉污染,加热不透,直接进食未加热冰箱储存的食物,都有可能造成感染。此外,EHEC可以通过牛、羊等动物粪便长期排菌,一旦这些粪便污染了食物,如牛肉、牛奶等,且加热不彻底,就会造成进食者的感染。随着气温增高,夏秋季肠道传染病也进入高发季节,为了预防发生肠道传染病,特提醒公众注意:

   1) 养成“喝开水、吃熟食、勤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

   2) 尽量不要到卫生条件差的街头摊点就餐,在外尽量少吃凉拌菜和肉类烧烤食物;

   3) 注意家庭饮食卫生,食物制作要加热3分钟以上。尽量不吃剩饭菜。冰箱不是“保险箱”,冰箱内储放的直接入口食品,经卫生处理后才能进食。

   4) 加工凉拌菜时,加工者要把双手清洗干净,一定要用专用的熟食案板和刀具,不要和生肉刀具和案板混用,将生菜在加工前用开水过一下,盛放凉拌菜和色拉的容器要专用。

   5) 蔬菜水果要先用清水浸泡,然后使用清洁水冲洗三遍以上,特别是一些带叶、带根的蔬菜,要特别注意根部的清洗,葡萄、草莓等水果需要在清水中适当加一点盐浸泡几分钟,用清水冲净,在冲洗的过程中,在表面用手轻轻地洗刷一下。

   6) 旅游者要注意个人卫生,尽量避免在疫区当地进食生冷食品,尤其生食蔬菜,避免接触牛、羊、鹿等动物。如发生腹泻及时就诊。

   7) 开展“三管一灭”(管水、管粪、管饮食,消灭苍蝇),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和饮食卫生。

 

3. 感染甲型H1N1流感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最近甲型H1N1流感流行,王小姐为担心被传染甲型H1N1流感,电话咨询12320甲型H1N1流感的主要症状?

【专家点评】

    通常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咽痛、流涕、鼻塞、畏寒、头痛、全身酸痛、乏力,部分病例出现呕吐和/或腹泻。少数病例仅有轻微的上呼吸道症状,无发热,可发生肺炎等并发症。少数病例病情进展迅速,出现呼吸衰竭、多脏器功能不全或衰竭,可诱发原有基础性疾病的加重,呈现相应的临床表现,病情严重者可以导致死亡。

 

4. 甲型H1N1流感主要通过什么途径传播?

    最近甲型H1N1流感流行,王小姐为担心被传染甲型H1N1流感,电话咨询12320,甲型H1N1流感的主要传播途径?

【专家点评】

    这种病毒的传播方式与季节性流感相同,主要是通过流感患者咳嗽或打喷嚏时产生的飞沫在人与人之间传播,手接触了被流感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污染的物体后,再触摸自己的嘴、鼻子或眼睛,也可以被感染。

 

5. 甲型H1N1流感的传染期有多长?

    最近甲型H1N1流感流行,王小姐为担心被传染甲型H1N1流感,电话咨询12320甲型H1N1流感的传染期有多长?

【专家点评】

    与季节性流感相似,从出现症状前1天直到出现症状后的5-7天,病人都可能具有传染性。一般而言,当症状(主要是发热)在无药物控制的情况下消失后24小时,病人的传染性可降至很低。儿童(特别是年幼儿童)和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传染期可能更长。

 

6. 甲型 H1N1流感病毒引发的疾病有多严重?

    最近甲型H1N1流感流行,王小姐为担心被传染甲型H1N1流感,电话咨询12320,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发的疾病有多严重?

【专家点评】

    患者临床表现从轻症到重症均有,大多数症状轻微,不用特殊治疗,也不用服用抗病毒药物即可痊愈,个别会导致住院和死亡。下列人群为感染甲型H1N1流感的高危人群,感染后病情可能较重,包括:

   1)妊娠期妇女;

   2)伴有以下疾病或状况者:哮喘及其他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除外)、肾病、肝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及神经肌肉疾病、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免疫功能抑制(包括应用免疫抑制剂或HIV感染等致免疫功能低下)19岁以下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者;

   3)肥胖;

   4)年龄<5岁的儿童(年龄<2岁更易发生严重并发症);

   5)年龄≥65岁的老年人。

 

7. 甲型H1N1流感个人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最近甲型H1N1流感流行,刘女士电话咨询12320,甲型H1N1流感的个人防控措施?

【专家点评】

   甲型H1N1流感的个人防控:

   1)避免与有流感样症状的患者(如发热、咳嗽、咽痛等症状)近距离接触(尽可能保持2米以上的距离);

   2)尽量避免用手直接触摸嘴、鼻和眼睛;

   3)使用肥皂(或香皂)洗手,也可使用含酒精的洗手液;

   4)尽可能减少在人群聚集场所的逗留时间;

   5)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

 

8. 感染甲型H1N1流感后该怎么办?

     张先生患了甲型H1N1流感,电话咨询12320,该怎么防止传染给他人?

【专家点评】

    感染甲型H1N1流感后,患者大多数症状轻微,不用特殊治疗,不服用抗病毒药物即可痊愈。如果出现流感样症状,建议做到以下几点:

   1)为了防止感染他人,在开始出现症状至症状消失后24小时内尽量待在家中,不要去人多的地方;

   2)充分休息,饮用足量的水;

   3)尽量避免与家人密切接触,如果必须外出或跟周围人近距离接触,应佩戴口罩;

   4)当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掩住口鼻,然后将用过的纸巾丢入垃圾箱中,并彻底清洗手部;

   5)经常用肥皂(或香皂)和水洗手,特别是在咳嗽或打喷嚏后,含酒精的洗手液也相当有效,洗手时间要达到 15 20 秒;

   6)对于儿童,出现以下病情加重的情形必须尽快就医:

   • 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难

   • 肤色发青或发灰

   • 严重或持续性呕吐

   • 嗜睡或无精打采

   • 烦躁不安

   • 流感症状好转后再次出现发烧并且咳嗽加重

   • 发热并伴出疹

   7)对于成人,出现以下情形时必须尽快就医:

   • 呼吸困难或呼吸短促

   • 胸部或腹部疼痛或有压迫感

   • 突发性眩晕

   • 意识混乱                                  

   • 严重或持续性呕吐

   • 流感症状好转,再次出现发烧并且咳嗽加重

 

9. 家庭成员患上甲型H1N1流感应该怎么办?

    张女士电话咨询,其丈夫得了甲型H1N1流感,其咨询家里其他人应该注意什么?

【专家点评】

   1)有家庭成员患病,但自身没有患病的人员可以正常上班、上课或外出,但必须密切注意身体状况,并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2)尽量减少与患者的密切接触;

   3)要注意做好家庭清洁卫生,尤其是患者接触过或可能被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污染的物体表面;

   4)有慢性疾患的家庭成员以及孕妇,尽量避免与患者接触;

   5)密切留意患者症状,出现病情加重情形时必须尽快就医。

 

10. 被狗咬后,如何?

    夏天的一个下午,一位已怀9个月的孕正在小区健身院里休息,突然路边窜出一只黄毛狗扑向孕,并在腿上咬了一口, 在围观者的帮助下才将狗赶。孕丈夫闻讯后,立即来电询问,被狗咬后,孕妇该如何?疫苗胎儿是否有不良反?

【专家点评】

    狂犬病又称恐水症,俗称"狗病",是狂犬病病毒引起的急性染病,得了狂犬病,几乎100%的病死率。染源主要是狂犬,其他物如猫、狼和狐等也能播本病。人被狂犬咬后,潜伏期15日~6个月,多数在3个月内,最19年。程分三期: ①前:有低痛和食欲不振,出恐惧不安和兴奋痛、声、光和敏感,并有喉部收感,已愈合的口疼痛,持24天;②兴奋:患者躁不安,度恐惧,口角流涎,感觉过敏,易出咽部厥和呼吸困,甚至全身痉挛,患者怕水,表现为饮水、水、水或提及水均可引起咽肌痉挛,可有中等的热、心率增加、血升高,持13日;③麻痹期:患者安静,厥停止而出全身麻痹,反射消失,瞳孔散大,感消退,呼吸衰竭而死亡。所以被狗咬后,一定要做好防措施。首先,时规理孕腿上的口,口不要包扎,用20%肥皂水充分清洗口,立即去医院,在医生的指下,全程足量接狂犬病疫苗,分于当天、第3天、第7天、第14天、第30天各注射疫苗2ml;重咬者注射抗狂犬病血清或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目前狂犬病疫苗在床上没有察到有不良反,考到被咬,建其家人随时观察孕情况,如有胎动异常或孕本人不适及就医。其次,家犬及必须饲养犬、警犬及,并做好犬的防接,避免接触来路不明的狗和其他物,打死的疯动物,禁剥皮吃肉,,防止野生尸,境。

 

11家养宠物的主人如何减少感染狂犬病的机会?

    张女士家里养有宠物狗,由于经常和狗一起玩耍,担心感染狂犬病,电话咨询12320如何预防狂犬病?

【专家点评】

    如果宠物带有狂犬病毒,病毒主要通过动物的唾液等分泌液而传播,为避免感染狂犬病,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注意:1.不要和宠物过分亲密,特别是不要让宠物舔及粘膜、破损的伤口等;2.减少和宠物唾液的接触;3.及时带宠物接种狂犬疫苗和其他相关疫苗;4.家中主人可进行暴露前预防性接种疫苗,一旦被咬伤后,还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暴露后处理。

 

12接种狂犬病疫苗能不能少打两针?

    刘先生前不久被狗咬伤,目前正在打狂犬病疫苗,已注射3针,现单位安排出差,电话咨询12320是否能少打两针?

【专家点评】

    目前不能!狂犬病疫苗5针为一个接种程序,是通过临床观察、实验得出的合理、科学、有效的接种程序,也是WHO推荐、全球使用的接种程序,减少针次会影响其效果,所以不能随意减少,接种时间也应严格遵医嘱。

 

13、我家狗打过狂犬疫苗了,我又被它咬了,还需要打针吗? 

    刘女士被家里宠物狗咬伤后,电话咨询12320:宠物狗打过狂犬疫苗了,我又被它咬了,还需要打针吗?

【专家点评】

    需要。即便动物每年按时间注射狂犬疫苗,被其咬伤的人仍需要接种狂犬病疫苗。因为动物接种狂犬病疫苗后保护率并非100%,仍可能存在感染狂犬病病毒的情况,所以被打过狂犬病疫苗的狗咬伤后,还需要按时接种狂犬病疫苗。

 

14.家中有物狗,有必要接狂犬病疫苗?

    胡先生家近期了一只物狗,在小狗做了狂犬病疫苗接后,有朋友建他全家也要接狂犬病疫苗,他12320询问是否有此必要?

【专家点评】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急性染病,人都可以感染,又称“恐水病”是由狂犬病毒侵犯中枢神引起疾病。狂犬病病死率100%。狂犬病毒主要存在物的唾液等分泌液中,家中饲养物若含有狂犬病毒可动物过的粘膜、破入人体,特在春季,正是物的情期,主人被犬咬的事件生。因此除了物要接狂犬病疫苗外,家人也按暴露前防来接狂犬病疫苗,一旦咬后,更要及时进行暴露后的接

    家告胡先生:暴露前接就是在没有被物致(抓、咬、舔伤)前,了避免被物致感染上狂犬病,提前注射狂犬病疫苗。首次接3免疫,时间为0728 (21)天。没有被物致的情况下,l年加强l,以后每35年加强1

    胡先生:一旦被家犬抓、咬后,患者一定要到定点的犬伤门诊治,正地冲洗口,注射狂犬病疫苗及免疫球蛋白等制,要以主,不可存幸心理。

 

15. 梅毒应该如何防治?

    漂亮的郭小姐今年21,追性朋友比多,郭小姐感情也不一,不断更新的男朋友,而且曾与多个性朋友有过亲密接触。一次,的生殖器上面出了硬,慢慢在大,触感硬,不痛不痒,表面溃烂,于是郭小姐到医院就,医生取分泌物作检查梅毒。郭小姐来,梅毒是如何被感染上的?

【专家点评】

    梅毒是由白螺旋体引起的性播疾病。一般来,梅毒可以通以下几方式:一是通不洁性行,梅毒螺旋体从皮或黏膜的度擦伤处侵入人体的局部组织引起感染。大多数梅毒病人都是通过这种途径被感染的。此方式播的梅毒又可称为获得性(后天性)梅毒。二是通密切的接触,如接吻,使用被梅毒螺旋体的日常生活用具,如盆、毛巾、浴巾等,或接受有梅毒螺旋体的血液()等,也能感染上梅毒。也属于后天性梅毒。三是患有梅毒的母可将自身携的梅毒螺旋体通盘传给胎儿,使胎儿在出生后病。以这种方式播的梅毒称(先天性)梅毒。

   根据病人症状出的早晚及病情重,梅毒可分三期:一期、二期早期梅毒,三期晚期梅毒。

    (1) 一期梅毒

    也叫硬下疳。即使不12 个月后也可自行消退.在病损处留有度而表浅的萎痕,近的淋巴无痛性.不破,可存在2个月左右。

    (2) 二期梅毒

    主要表是梅毒疹。其形为红色、暗色,无痛痒感。生在外部、肛及腋等潮温部位的梅毒疹可以融合成,表面糜烂,伴有发热关节疼痛等症状。此染性最强。早期梅毒(一、二期)没有治或治底,一旦展成晚期梅毒将无法挽救。郭小姐就属于这种情况。

    (3) 三期梅毒

    即晚期梅毒。15%的患者生皮、肌肉或骨骼的梅毒性害,期不愈。1O20年以后,梅毒螺旋体可以侵犯到心和中枢神,引起心梅毒、神梅毒。患者可因心而死亡,或因神梅毒和大而出麻痹性痴呆。晚期梅毒可以使致失明,人的健康危害大。患有梅毒的母可以将梅毒螺旋体盘传胎儿;感染了早期梅毒的孕生流、早或死胎;于晚期梅毒的孕,或在怀孕后期染上梅毒,往往可以保住胎儿,但却不能避免胎儿感染梅毒。感染梅毒的胎儿出生后.可在躯干、手掌与足底的皮生多的斑丘疹、脓疱或大疱;口角糜烂,鼻黏膜充血,鼻部因大量分泌物而堵塞,影响呼吸,造成吮重影响生长发育,病儿多在未学会走路之前死亡。

    在性播疾病中,梅毒虽然患病人数少,但它的危害性很大,病程也比较长.所以加以重。郭小姐应该遵照“尽早治.量足范,后定期复查,性伴要同治”的原到正医院治这种疾病必要遵守道德范,避免不洁的性行:早期梅毒要禁止房事,生性接触必使用安全套,如果未婚,等梅毒治愈后才可婚, 3个月内凡接触过传染性梅毒的性伴侣应去医院检查,早发现早治,出可疑症状的去正医院的性病科就,一旦确诊,充分配合医生,底治。患病期不宜怀孕,如果生妊娠尽早治,已患有梅毒的要注意生活细节,做好衣物、毛巾、被褥的清洗与消毒,水池、浴具和便具用后及消毒,不要与他人共用,防止他人。

 

16. 小儿得了水痘,怎么?

    李女士7的女儿平十分活,但最近天精神不佳,胃口也很差,有一点点度,李女士以为她受凉了,便给她服用退热药,第二天早上,她发现女儿身上、手上都出了很多色丘疹,李女士十分着急,忙女儿去医院,医生女儿得了水痘,李女士来应该样护理孩子?

【专家点评】

    水痘是由水痘一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染病。一年四季均可病,以冬春相交时为多,病人是唯一的染源,染性强,主要通直接接触水痘疱疹液和空气播,也可以通过污染的用具播。人群普遍易感,其中儿童较为,如果在小儿集体机中出水症患儿,易感者接触后80%90%都会病。一次患病后, 可得持久免疫力。潜伏期一般1221天,平均14天。起病急但一般症状较轻微,如低或中等度发热痛、全身不适、乏力、食欲退、咽痛、咳嗽等。持12天即迅速入出疹期,皮疹先于躯干、部,逐延及面部,最后四肢。初为红斑疹,数小变为红色丘疹,数小时发为疱疹12天后疱疹从中心始干枯结痂,周肤红晕消失,再数日皮脱落,水痘后良好,一般不留痕,部分病人恢后体内可潜伏病毒,成年后在某些因下可引发带状疱疹。

    李女士在家应该做到以下几点:①水痘的染性很强,发现患儿立刻隔离治理,至疱疹全部结痂方可解除隔离;②病患儿应卧床休息,剪断患儿指甲,避免小孩因瘙痒耐抓破水泡而炎, 否则细会蔓延至其他皮的部位;③出水痘,可患儿套上棉手套,避免用于揉眼,令病毒感染眼睛而形成角膜炎,以致眼角膜上留下痕,影响力;④室内注意通风换气,避免与急性期病人接触。病人染用品要注意消毒;⑤用温水患儿洗澡可以保持皮清沽,少感染危。勤衣服,勤洗内衣。

 

17. 乙肝患者在怀孕和养育孩子期间应该注意什么

    小姐的朋友是位乙肝患者,最近想要孩子,但担心孩子出生后会被染上乙肝,同又怕母乳喂养会把乙肝病毒孩子,不知如何是好,小姐特意来帮助询问

【专家点评】

   乙型肝炎病毒是可以通体液排出体外的,其播途径主要有三:垂直播、血液播、性播。

    家告诉孙小姐:其朋友是否可以怀孕,首先要定患者是大三阳还是小三可以通过两对检查得知。如果检测出是大三的患者,一般都建先治,不宜怀;转变为小三的患者,病情定后是可以受孕的,怀孕后要随注意身体情况。当孩子出生后,通常不建乙肝患者行母乳喂养,因乙肝病毒会随着乳汁的分泌抵抗力低的儿,是不安全的。此家建用配方奶喂养孩子,并且尽量避免与儿的密接触。

 

18. 乙肝病毒携者日常食上注意些什?

    高先生参加组织的体,通过检查发现他的两对小三.肝功能中GPT(谷丙转氨酶)也偏高.高先生12320询问他在食上注意些什?

【专家点评】

    乙肝小三是指乙肝表面抗原(HBsAg) 、乙肝e 抗体( HBe)和乙肝核心抗体(HBc) . 小三患者慢性乙肝病毒携者,并具有染性。小三患者遵从医生的医嘱定服用相关药物,注意休息并保持良好的习惯来保功能。

    家告高先生,乙肝病毒携患者在日常食中注意以下儿点: 食可多化,但是必须坚持以清淡、易消化、富有营养为,因合理的营养有利于肝胞的修与再生,增机体免疫,促功能的恢;②不宜大量吃糖及高量的食物,高糖、高量的食容易造成营养过剩,促使体内脂增多而易生高血脂与脂肪肝,从而增加血液站稠度,可加重肝炎病,使肝病延不愈;③适当增加食中的蛋白比例,患肝病因肝脏细胞受害、机体免疫功能降低,需要充蛋白质进行修以增免疫功能,所以天要适量食含量丰富的物蛋白和蛋酸的食物,如淡菜、鱿鱼、瘦肉、蛋、、豆及豆制品等;④保充足的生素,多吃一些富含生素AB1B2B6CK的食物。富含生素A食物有蛋黄、物肝、胡卜、韭菜、空心菜、金菜、菠菜、小白菜等。富含生素B1的食物有全麦、豆芽、豌豆、花生、肉物内等。富含生素B2的食物有小米、大豆、豆瓣、蛋、乳等。富含生素B6的有物肝、瘦肉、等。富含生素C的食物有椒、蒜苗、油菜、野苋菜、山楂等。富含生素K的有菠菜、白菜、菜花、花生油等。

    高先生:乙肝病毒携戒烟戒酒、避免辛辣食物,少吃罐装或瓶装的料及食品,不要乱用品和多食用高蛋白食,以避免腑功能失,引起消化不良和腹。在和同事、家人共同餐的程中做好分餐制,避免交叉感染。同时还应定期复查乙肝两对半、肝功能、甲胎蛋白、HBV-DNA、肝B超等相关检查

 

19. 如果怀疑自己或他人感染了鼠疫应该怎么办?

    张先生在外地出差回来,在出差地发生了鼠疫疫情,回到家后怀疑自己感染鼠疫,先生12320询问怎么办?

【专家点评】

    专家告诉张先生:应立即赶赴传染病医院诊治:为预防疾病,肺鼠疫感染者必须立即接受抗生素治疗。如果感染后发病,应在首次出现症状后24小时内服用抗生素,以减少死亡的危险性。

 

20.怎样预防手足口病?

    李小姐从报纸上知晓最近为手足口病高发季节,担心自己1岁的小孩感染手足口病,电话12320咨询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专家点评】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

人是肠道病毒唯一宿主,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肠道病毒主要经粪-口和/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泡疹液而感染。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病人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床上用品、内衣以及医疗器具等均可造成本病传播。人对肠道病毒普遍易感,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但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

    主要预防控制措施为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1) 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 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 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 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 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21. 小孩患手足口病之后需注意些什么?

    王女士家小孩被诊断为手足口病,他电话咨询12320需要特别注意哪些?

【专家点评】

    要注意不让生病的孩子接触其他儿童;孩子的唾液、痰液等分泌物要用卫生纸包好丢到垃圾箱,孩子的粪便要收集好、消毒后丢入厕所,不要随意丢弃,同时要消毒便盆;看护人接触孩子前、替换尿布后或处理孩子粪便后都要洗手;生病孩子的衣服、玩具、餐具、枕头被褥等要保持卫生,孩子的日常用具要消毒;要勤开窗通风。如果上幼儿园的小朋友得病,还应及早告诉老师,并不要着急让孩子去幼儿园,要在全部症状消失一周后再去,防止传染其他孩子。一般症状轻不用住院治疗,居家治疗、注意休息即可,以减少交叉感染。

 

22. 如何预防禽流感?

    孙小姐通过报纸了解到禽流感这种疾病,她平时工作接触禽类比较多,拨打12320想咨询下如何预防禽流感?

【专家点评】

    饲养禽类的人员应该采取防护措施,戴手套和口罩、穿防护服等,避免直接接触病禽、死禽及其排泄物,触摸生鸡蛋后要洗手。注意个人卫生及饮食卫生,鸡、鸭等家禽肉、蛋一定要煮熟后再食用。